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。骨質疏松常被認為是老年病,但近年來一些臨床案例顯示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自發性骨折等由骨質疏松引發的問題,骨質疏松年輕化態勢需警惕。
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曙明告訴記者,以前骨質疏松患者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人,現在中年患者已很常見。一些年輕人有吸煙、喝酒、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加速骨骼老化,成為骨質疏松提前到來的重要因素。
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、主任醫師李梅說,大約從40歲起,人的骨量開始逐漸流失。引起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紛繁復雜,包括年齡老化、女性絕經、骨折家族史、長期抽煙和酗酒、過度飲用咖啡或碳酸飲料、長期缺乏陽光照射、缺乏鍛煉、營養不良、體形過度消瘦、罹患影響骨骼健康的疾病、服用影響骨骼健康的藥物等。
葉曙明表示,如今很多快餐、外賣食品受到追捧,一些年輕人營養攝入不均衡,維生素D攝入不足。還有很多年輕人缺乏運動,為了防曬出門就打傘,導致維生素D在人體內難以合成,也會使骨質“未老先衰”。
李梅提示,骨質疏松不是突然發生的,一定要留意生活中的預警信號,比如四肢或腰背部疼痛、駝背、身高比年輕時變矮3厘米以上等,都提示可能罹患骨質疏松癥,應及時根據情況到內分泌科、骨科、老年科等科室就診。(記者林苗苗、鮑曉菁)
一項新的研究顯示,肥胖老年人的體重變化伴隨著骨密度(BMD)的顯著降低和骨折風險的增加,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肥胖老年人不適合減肥。
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,它會使老年人在無創傷或者輕中度創傷的情況下,出現骨折。而骨折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為了增強骨骼強度,避免出現骨質疏松,有必要發揮中醫傳統藥膳的優點,在日常飲食中合理使用藥膳,達到補充營養、強化骨骼的目的。
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研究人員對984名澳大利亞兒童從幼兒到少年時期的運動和成長狀況進行追蹤研究。他們發現,5~17歲期間持續參加體育鍛煉的孩子,進入20歲后的整體健康狀況,特別是腿部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明顯優于那些不愛運動的人。
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,它會使老年人在無創傷或者輕中度創傷的情況下,出現骨折。而骨折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為了增強骨骼強度,避免出現骨質疏松,有必要發揮中醫傳統藥膳的優點,在日常飲食中合理使用藥膳,達到補充營養、強化骨骼的目的。